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廖学军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观点】廖学军: 朝圣|“大道无极 — 赵无极百年回顾特展”观感

2024-03-18 10:18:03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
A-A+

[赵无极(1921~2013),驰誉国际画坛的华裔法国画家。生于北京,童年在故乡江苏南通读书和学习绘画。1935年进入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师从林风眠。1948年赴法国留学并定居。赵无极的艺术以中华文明之传统,开现代绘画之生面,以西方油画光色和现代绘画形式,糅合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意蕴,创造了色彩变幻、笔触奔放、富有东方神韵的现代绘画形式,在东西文明互鉴中孕育出极具东方神采的艺术风格,备受推崇,享誉世界。2023年9月至2024年2月,由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和赵无极基金会策划举办的“大道无极——赵无极百年回顾特展”在杭州盛大举行,他一生的力作重返母校,成为艺坛盛事。]

杭州,美丽的西子湖畔,南山路旁的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正在展出的亚洲最大规模的“大道无极——赵无极百年回顾特展”自去年9月下旬开展以来,受到了海内外高度关注与赞誉,热度不减,影响力持续不断,每天人潮涌动,全国各地的观众纷至沓来,流连在馆内的各个展厅中,与大师原作最亲密接触。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这绝对是近十多年来难得一见的艺术盛况。

我作为赵无极先生的超级粉丝,自然要去朝圣一番的。趁几位同道友人亦有此意且时间凑合,于是相约结伴同行飞往杭州一圆心愿。

元月中旬,大寒时节的杭州气温骤降,天寒地冻,而得当地友人超级热情的款待,让我们一行备受温暖和感动。是晚就宿在西湖边上环境幽静的花家山庄,离美术馆很近。

次日一早,我们便直奔美术馆,并在那里盘桓了一整个上午。期间得国美外事处卓旻教授的全程陪同讲解,以及本次画展策展人余旭鸿博士抽空专门为我们做了十分精辟的阐述,国美沈浩副院长还特意与我们共进午宴。如此待遇,自然令人心生感念,谢谢杭州的友人们。

赵无极这个名字在我心中是神一般的存在。我一直把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以及他们的恩师林风眠视作自己的精神导师。而赵先生又是我最心仪的一位,在其身上得到的启迪也最多。

对赵无极先生的心仪,缘始于40年前的一次“偶遇”。20世纪的1983年,已是蜚声国际的赵无极回国第一次个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当年的权威期刊《美术》杂志就刊载了此次画展的图文报道。彼时我正在县里的师范学校读书,是个美术活跃分子,图书馆的《美术》《新美术》《中国书画》等专业杂志自然是我的心头好,每期必看。因此,赵无极先生那么与众不同的作品,一下子就吸引住我的眼睛,感觉非常新鲜、震撼。这也让我从此知道了当今国际画坛上有一个这么大名气的华裔画家。

对于此次回国的首展,后来赵无极在自述中谈到,展览持续一个星期,可惜观众寥寥,于是作者感叹道,中国确实已离我很远了……

那时的我对赵无极作品的理解自然是极其肤浅的,因而我对赵先生的记忆,也随着往后在专业美术学院接受多年正统学院派学习,而慢慢变得模糊不清了。

油画本科毕业后的我由于工作性质的关系,根本没什么空余的时间来继续自己油画的爱好,但又舍不得放下画笔,只好在坚持练毛笔字之余更多的画起水彩来。画水彩所需的时间空间和材料相对好控制些,于是,陆陆续续画了好多年的水彩,其间也画了少量的油画。多年来研习水彩却为我日后的油画创作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好处,这是当时没想到的。

新世纪之交的1999年,赵无极先生回国的第二次个展—“赵无极绘画六十回顾”大型展览在上海北京广州相继举行,官方给予了极高礼遇,画展在国内引起了极大轰动,三地观众极为踊跃。对于这回展览,赵无极深深感叹自己终于被接受了、被信任了,成为大家的一员。于是他说他与中国和解了,并称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我专程到广东美术馆观摩了此次赵无极的回顾大展。这是我第一次观看赵先生的油画原作,记得五个展厅都挂满了他那些大小尺寸不一的百余幅作品,其后期创作的单幅、双联、三联或四联的大尺寸作品,奔放的用笔,浓烈的色彩,空灵的画面视觉效果十分震撼,直击人心。经过多年的艺术潜修,我多多少少也了解和读懂了一些赵先生艺术的来龙去脉。

那次与大师原作面对面的接触和引起的思考,对我日后创作的转向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在这之后的几年里,我一直在搜集赵无极先生的画册、传记、艺评等相关资料,并经常关注他的后续艺术活动。在搜集到的资料中有两个版本的《赵无极自画像》,是了解作者心路艺途历程难得的第一手文本资料,我多次阅读收获极大。书中有大量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的文字密码,读着读着经常有醍醐灌顶的感受或会心一笑。自出道以来,众多欧美艺评家为赵无极撰写了大量的评论文章,其中精彩者如《论赵无极》(雷玛里)、《隐隐强力化作融融和谐》(达尼埃尔·尔·马歇索)、《赵无极的思考》(伊夫·博纳富瓦)、《赵无极:回归中国的永恒之路》(多米尼克·德·维尔潘)、《赵无极的旅程:追寻光明之路》(扬·亨德根)等等,让我从更宽广的国际视野下解读赵无极的作品提示了更多切入口。

而当年促成赵无极首度回国展的推手,赵先生青年时代的好友郁风女士倾情撰写的《赵无极—在东西方之间》是一篇了解其艺术不可多得的文章。此文直到今天,依旧被认为是中国人介绍研究赵无极艺术最有水平和学术分量的文章之一,是一篇重要的艺术文献。

郁风女士在文中发出灵魂拷问: 无极的成就是偶然的吗?西方普遍认为他的画是属于东方的艺术,来自中国的艺术,我们岂能不加考察研究,只因他是抽象派就置之不理或“怕”而远之?处在东西方之间,他与前人相比作出了什么新的贡献?对当代中国绘画的新发展可能产生什么影响?

那段日子里,我在画室里时常翻阅赵无极各种版本的画册,脑海中也时不时跟着跳出郁风女士的灵魂拷问……

对于当年首次回国举办个展而备受冷落,赵无极虽然失望,但也促使他感到要为此做些必要的工作,同时也是他替父亲赵汉生去完成一项义务,另一种尽孝。

于是在1985年暮春之际,64岁的赵无极应浙江美术学院(原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现中国美术学院)的邀请回到母校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讲学活动。来自全国八所美术学院的教师和浙美的部分师生二十七人齐聚西子湖畔,零距离,日复日在大师身边,接受着与他们以往经验截然相反的学习体验。由于教与学双方的艺术观念及绘事经验实在隔阂,教学过程中双方都感到非常的累人,事后赵无极也自言颇感失望。但由此次讲学所开启的独立思考和融会中西的艺术理念却在此后慢慢传播开来,影响深远,被视为当代中国美术史上一件具有转折意义的事件。

虽然学习时间很紧张,而来自天津美术学院的青年教师孙建平却是个有心人,他把此次教学整个过程的师生对话几乎全部记录了下来,并整理成《赵无极中国讲学笔录》,1987年由天津杨柳青出版社首次出版了32开黑白单行本,2000年由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了大16开的彩色图文本。为纪念赵无极回国讲学30周年,2016年中华书局再次出版了大16开彩色新版本。

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工作环境的改变,我有更多的时间来追求自己的艺术探索。在重新审视自己过往艺术创作的得失时,总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画了多年的水彩似乎已不能满足我的内心追求,也不能让我尽兴。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定还是转回到油画创作方面上来。但画什么?怎么画?为何画?却是必须先要想通想透的。为此,我再次将林风眠体系的“留法三剑客”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的相关画册、传记、艺评等资料翻出来系统研读,希望寻找到他们各自成长的密码和启示。

而赵无极先生无疑是我要深研解读的偶像。《赵无极自画像》《赵无极中国讲学笔录》于是成为我打开通往意象油画的芝麻之门。

我也正是在反复研读此两书的过程中逐渐悟懂悟透了一些道理,并最终下定决心改弦易辙的。

《赵无极自画像》以第一人称的文笔生动叙述了自己的艺术生涯和他对中西艺术传统的独特理解和创造性表达。书中详细叙述了他的成长经历和对艺术的热爱,以及他在法国巴黎的学习和创作经历,如何以西方的油画形式来体现中国的艺术传统和精神。赵无极强调他在西方找到了艺术的本源,并将中国传统元素融入自己的创作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此书不仅是对赵无极个人艺术成就的回顾,也是对他艺术哲学和人生观的一次深度探讨。更是局外人了解、甚至穿越赵无极艺术人生的绝佳路径。

《赵无极中国讲学笔录》的内容主要包括赵无极讲授绘画的理论、技法、理念等,还有他边讲边改学员画的具体指导意见,充分体现了一代大师的艺术素养。后两个版本的书中还收有赵无极对当时学员班成员及中国画家的影响,体现了赵无极艺学的传承和广泛而深入的影响。

时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评论说:“他当年的教学指导给‘在场’的油画学子带来恩惠,使得他们茅塞顿开,悟到艺术的精髓,在改革开放之初的年代里,那是一份特别‘解渴’的启益。尽管过去了三十年漫长时光,但他的许多教学主张和艺术见解仍然没有过时,仍然在发挥着指点迷津的作用。”

《赵无极中国讲学笔录》中的语言极其朴素和实在,他也并不想谈什么理论,但他所涉及的许多问题,所发表的看似直白的见解,却往往蕴含着非常深刻的艺术见解和真知灼见。

◎向民族的优秀传统学,向世界的第一流的大师学,两方面结合起来,加上自己的个性,这样自然而然融合起来,形成自己的风格,这个风格不应该是地方性的,而应该是国际性的,世界越来越小,东西方互相渗透。中国画和西画的界限已经不存在,不要找个套子将自己套进去,应该站得高,站在世界艺术之上。

◎我以为有两种画家,一种是地方性的画家,一种是国际性的画家。你们还年轻,要往远的地方想,要有跨越疆界的企图心,不是做中国的画家,也不是做欧洲的画家,而是要做国际性的画家。

◎不是我不敢教你们抽象画,因为绘画创作是一种需要,一种自身的需要,内心的需要,你们没有这种需要,硬要变,变不了,你们基本方面的观察方法改变以后,觉得自己这样画不够了,内心提出了需要,那就会创出新路子。具象和抽象之间有共通的道理,重要的是获得一种新的观念,所谓观念的问题,首先是观看的问题,要用自己的眼睛看。

◎ 油画的问题是要画得自由,但难的是如何理解和表现自由。我用了30年的时间才真正懂得油画自由表现的方法,因为油画有各方面的技巧,要适合你自己的需要,你的绘画技巧是为了帮助你自己达到表现的意愿。总之,技巧是第二位的问题,每当你有了新的绘画观点,你的技巧也就会跟着你的观点去变化。

◎绘画是一辈子的事情,像做和尚一样,要不停地画,不停地画,一天都不能停。我能够生活,我要画画,我不能够生活,我也要画画。一个人选定了画家这个职业就苦了,所以,你要是吃不了苦,还是找别的事干吧。

◎50年来,我每天沉浸于挥洒作画,作画成为我打开通道进入另一个世界的一种仪式。在那个世界里,我试图建立秩序。这有时易如涂鸦,有时又灵感全无,眼前一片空白,或者只看到艰难困苦,和一想起来就令我害怕的旧画法。

◎画家要有忠实、诚恳的性格,假如对自己说谎,是不能做一个画家的。所以绘画的问题,也是一个道德观念的问题。不要骗人家,不要硬求新,要经常考虑自己的画要实在,要有深厚、永久的性格。

◎艺术家最好的镜子是对自己忠实。要反省一下在自己的作品中有没有说谎话,有没有取媚、讨好人,这点很重要。你们要走哪条路就自己走,用不着别人来告诉你。

◎最重要的是坚持你自己,为自己画画。画画是自己的语言,你把自己的语言讲出来,要尽量明了中肯,啰里啰唆的别人就听不懂。当然,有的时候只要自己懂就行了,以后别人也会慢慢了解的。

◎画画同呼吸一样。人需要呼吸,不呼吸活不下去,绘画也要呼吸。你要把你自己的感情放进去,让画面同你一道呼吸。

◎我们中国有非常深厚丰富的传统,比如商周青铜器,汉魏的石刻玉器,唐宋的绘画书法这一大套。中国这么博大的传统若不好好利用,岂不太可惜了。

亲历1985年赵无极讲学,并与赵先生保持长期友谊的中国美术学院原院长许江,在回顾四十年前的那次讲学时总结道“今天回过头来看,赵先生教学的三个重点极有意义。第一个重点是会通,让我们打通中西古今,心胸宽广起来,这是价值观层面的提醒;第二个重点是去执,摆脱定见,人与绘画相呼相应,这是方法论层面上的提醒;第三个重点是立诚,这是关于绘画伦理的提醒。价值观、方法论、艺术伦理,赵先生的教学内涵十分宽广,他的精神世界是平静而深邃的。当我们真正认识到这些,并在自己的绘画和艺行中细心体察却已是四十年过去”。

从新世纪的2006年前后,在以赵无极为核心的“留法三剑客”的艺术人生和艺术精神的感召引领下,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及强烈的求变心理,我便决定从以往的写实油画逐步转向写意油画的艺术探索,在有意无意中开启了“意会山川”系列意象油画探索创作的全新篇章。

经过十来年的“意会山川”系列意象油画山水的探索实践,从艺术观念的确立到独特技法的形成,从小尺幅作品的发轫到大尺寸作品的操控,从小心翼翼地尝试到放笔挥洒的自信。这个过程某种程度上我确实感悟到赵无极所言的油画表现自由和直抒胸怀的快意。

带着对艺术偶像的追念和缅怀,也带着十余年来我在“意会山川”系列意象油画探索创作的经验得失,这次专程赴杭州观摩赵无极特展,对我来讲,无疑是一场堪称朝圣之旅。相比起二十余年前我第一次观看赵先生原作时还有追星之嫌,此次是带着更多实践经验到现场向大师“讨教”的。

徘徊展厅,对视着这些大部分在画册里熟悉的或少部分二十多年前曾看过的原作,此时此刻的感观还是非常不一样的,既有一种久别暌违后的相逢,也有一种此生难得的亲近。特别是策展方在选画和布展的用心与专业:两个传统、融会共生、如镜他山、无限生机、如诗如画、成为无极,六个板块的分布很好地呈现了赵无极百年回顾特展这个主题。在宏观层面上让观者通过精心安排的延伸展线,便可以很直观地了解画家漫长艺术探索下的风格演变,观毕有一种豁然开悟的感觉。

而在微观层面上,面对一幅幅隐藏着无数信息密码的原作,却是我需要去细细品评和慢慢解读领悟的。特别是画家那些充盈着东方山水精神和老庄哲思的系列作品,其精湛纯熟的技艺已完全融入空灵的画面而浑然一体,不见其始亦不知其详。在举重若轻的画意经营上,又分明能感受到画家在与画布对话中,或平淡宁静或搏斗挣扎或舒心畅意等等心绪的自然流露。在一次次与光色的对话中,在自由与自律的挥洒里,画家把自我的生命密码、艺术观念和独特技艺凝固在一幅幅的画布上,幻化升华出一种纯粹感人的艺术之光和生命力量。这是一种信念的长久坚持,也是一种日复一日的劳作,更是一场生命形态的大转移。

从杭州出发,赵无极在巴黎画室度过了漫长的岁月,在东西两种文化传统的滋养下,在得天独厚的人生际遇加持下,践行初心,畅游西域,回溯本源,最终修得大道,成就无极。

廖学军 / 甲辰龙年春节前夕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廖学军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