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廖学军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动态】回归“艺术本身”--读廖学军油画《意会山川》系列作品

2022-05-19 10:01:59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徐恩存 
A-A+

  在艺术创作中,回归艺术本身,在实际上内含着这样的意思--因为艺术本身的纯粹性,形成的私人的、纯粹的、自足的审美空间。艺术本身及其纯粹性的命题,在事实上是一场永无止境的艺术实验,并通过审美创造表现为一种新的艺术可能性;因此,它的意义在于,艺术家个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从而获得了一种真正意义的本质性创作自由。

  回归艺术本身是说,借助于现代哲学、美学等学科知识,得以深入到人的内心世界,转向一种内心主题与情绪性的演绎,在艺术实践意义上,开拓了广阔的艺术空间。

  阅读油画家廖学军的系列作品,从《清净世界》到《游园惊梦》,直至《意会山川》等,我们读到的是画家“回归艺术本身”的努力,并在这个过程中,某种新的艺术观念与新的艺术范式得以重构。画家致力于发掘与掌控的,正是中西艺术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结晶和回归艺术本身的文本创作。因此,从《清净世界》到《游园惊梦》,直至《意会山川》系列作品,体现为对熟悉而陌生的阐释空间的重启与打开,其中隐含了现代个体观念的艺术诉求。同时还转化为一种本质化的纯粹思维方式,虽然画家并未着意于描绘恢弘壮丽的山水画卷,但却写尽时序流转与时空变化中的造化生命与浩荡风骨。

  将油画媒材的西方特质结合于中国画写意的理念之中,以变形、夸张的视觉感受为立足点,以“写意”的氤氲漫漶和智慧言说山川的意象之美,为“山川”传神,此种选择暗藏着司马迁《史记》中“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形式、手法和境界的追求。尤其是在《意会山川》系列之《月夜》、《夕照》、《秋岫》、《造化》、《燃春》、《显露》、《紫气》、《幽谷》、《云渡》等作品,其现实与鬼斧神工的奇异世界在难以言说的邂逅中错纵交织,造就了由色彩、笔触、肌理,以及虚实、有无、疏密等组成的闪烁迷离、神秘幽深、似与不似的氛围,画家在此将中国艺术精神的山水情怀、自然诗性和个性爱好等因素融冶一炉,并用以化解油画传统写实叙事的僵直笔法,开劈出油画浑然之境,其目的,乃是画家藉云烟雨雾、松涛呼啸与群山连绵的情思表达,内蕴画家“内心主题”与“情绪化起伏跌宕”,并在神秘奇异与变幻无常的自然景象的相互映衬的意义上,获得了奇崛瑰丽的诗性和美学观照。

  对中国画论的借鉴与应用,是画家廖学军终生的艺术课题,但如何穿透这无序无明的时空屏障将其转化为油画材料中的意象与形式手法,挑战着画家的想象力和艺术构型能力。画面中意象的虚与实、疏与密、有与无、形与神等,均系物质与精神不同层面的区别与存在,期间存在着巨大的想象空间。其中,意象之魂与审美精灵徘徊其间,期待着被画家的重新唤醒。

  《意会山川》系列作品,画家在借鉴中国画的“骨法用笔”、“气韵生动”,以及“略其形,而取其质”中,淡化了时间的衍展和历史的演进轨迹,并且也不特别强调因果相承的逻辑关系,画面中具象物性意义亦无法在某种“秩序”、“方向”、“规范”的文化结构里生成。在这里“画种”特性被造化的原初性所覆盖、湮没,而原初样态的回归,意味着个体经验和生命内在体验的回归,意味着传统性被纳入一个更大的空间结构--以“意会山川”的时序运演宇宙规律本身的生命意识展现,因此,可以认为“意会山川”是“致广大而尽精微” 的造化缩影,而“意会山川”则表征了画家向往的艺术终极的“天地境界”。

  廖学军的作品,深蕴着中国的传统艺术对生命内在的精神形态和人生境界的维系和追求。尤其是传统的山水画,看起来既是画家的心迹的流露,又带有高度的符号化的特征。它们既是单纯的,又是多样的;既是朴素的,又是丰富的;对它们的解读,已成为廖学军油画创作的文化资源。作为当代画家,廖学军把自我气质修养与艺术品位的互文作为审美视角,以传统山水画的诗意形式演绎出油画文本的山水气韵、神形与审美意蕴,并开拓了一个新的美学天地。

  我们注意到,廖学军作品中,一个明显特征是--往往在中西艺术之差异处用笔,往往在中西艺术的复杂微妙与曲折抵牾之处,最为用力,并营造了画面中最为精深与高妙的精微细部。如《意会山川·晨光》在天空、山岩、流水之中的白色晨光熹微中,借鉴了中国画的留白方式和西方油画以实写虚的白色运用,用以营造黎明曙光的降临瞬间的微妙境界。作品《意会山川·夕照》,在虚实对比中,突出了视觉中心的红色岩石山体的抽象形式,一条瀑布飞流直下,引人瞩目,并点醒了题目,既体现了山水艺术的千年经典性,又以艺术实绩令人感受到当代画家的匠心独运,给人新锐的“陌生感”和清新悦目的审美享受。因为,在中国数千年的艺术生长空间的绵长与浑厚中,画家着力开掘的是隐匿于点线、块面、色彩与笔触之间的胸襟、情怀、精神中的深邃世界,这种中西艺术的嫁接方式与波澜壮阔的浩荡之风的挥洒与写意的方式,乃是廖学军油画最具神采、气韵的成功之处。而我们从中看到的则是画家在作品 “回归艺术本身”之路上,渐行渐远的身影,作品亦因而显现出大气、磅礴、高远、清澄之气,令人叹为观止。

  廖学军用自己的作品,破译着中西艺术各自不同的深层基因和密码,对中西艺术各自不同的审美心理进行比较分析,在中西艺术各自不同的文化记忆和心灵归所中发现异同,是他作品取得成功的深层原因。廖学军的油画创作并非仅拿对象做抽象的概括,用理性思维笼罩对象,强制对象,也不是拿对象仅做情感的寄托,抒发自我一时一地的感受,而是从对象的意与象中生发生命的情怀和思绪,进而达到交融,完成作品整体的内在建构。并且画家的倾向和风致就是从这种建构中浑然不觉的“无意识”中晕染开来的。

  廖学军在艺术上显然已是自成格调--他喜欢长风浩荡、高出云表的山呼海啸的艺术气势营造,画面上常常出现酣畅淋漓、一泻千里的氛围和气势,把立意、情绪与意象的情绪关系和隐秘联系用笔触、色彩、肌理的铺排表达出来,意象之跳脱与放旷、情绪之壮怀激烈与平和淡定,产生令人惊叹的效果,总之,一切感觉、认知、领悟与情绪等,都在整体的铺排中,完美地统一在画家精心构筑的情绪世界之中。

  显而易见,如何以神写形、以虚写实,乃是画家的艺术命门。于是,在廖学军的作品中,有限的意象与无言的情境之间,在自然景致、山川流水的节奏律动中,在广袤浩大的宇宙天地之间,有形之实与无形之虚间,寻找到艺术与自然、人与万物的微妙接榫与艺术对话方式,成为画家最恰切的艺术特征--这是一种生生不息的生命感,含蕴着画家心游万物、驰情入幻的深情意象选择、笔触运用与色彩配置。

  细读作品,发现《意会山川》系列的诸多画作,都在虚与实之间达到了合宜的张力平衡,作品中体现出画家对自然之形态、性状、造型、色彩、气韵的反复体察、理解和研究,纳于目,容于心,获得“景”、“物”背后的神情、气韵,把生气、生机、生动、生趣等传统文化中的抽象概念,形诸笔触、色彩、肌理,使之跃然于画布之上。最终,《意会山川》系列作品将山川的危崖绝壁与丛林万物,化为生生不息的阔大宇宙境界之虚,做为颇有意味和想象空间的参照,以率性、情绪化的笔触和色彩,升腾出超越山水实景的别样韵致和宏阔浑然境界。

  总体看去,《意会山川》系列作品的抽象意味,显然借助了老庄的哲学中的混沌与原生美学论述,在深层观照中,超越了具体的地域性、经验性的写实,将实在的山川景观,转换提升为较之现实世界更为博大、广阔、绵远无尽的宇宙,使得原本形而下山川的写实与写真,豁然而生“终篇接浑茫”的境界,传达了更绵远深厚的、与整体性、无限性的文化精神空间有关的内容。

  面对这样的,具有语言转喻特点的作品,人们会不自觉地将时代风云、社会巨变、历史沧桑、人生沉浮的“真实”表现与画家在艺术作品中“赤诚”的坦荡胸怀与表达结合起来,产生联想、憧憬、乃至生命的品格升华。

  去掉伪饰,返归本心,以内心的赤诚获取艺术表现的纯正,在变实为虚,以虚写实中,在抽象与具象之间,在写意与写实之间,在智慧与理性之间,建立一种融通与超越的关系;是多维意义上,对自然、历史与现实、生命意义的富有思想深度、精神力度和美学张力的求索,廖学军的《意会山川》系列作品遂成为引人瞩目的当代写意性油画山水。

  《意会山川》系列为代表的廖学军油画作品,以艺术言说的方式,抵达“艺术本身”的境界,其写意手法与艺术精神、思想和美学特质及其内在价值与启示性意义,都远远超出了艺术本身!

  作者为著名艺术史论家、美术批评家、《中国美术》原主编

  2019年元月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廖学军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